不要迷信账号垂直?究竟是谁对谁错?

不要迷信 账号垂直 ?究竟是谁对谁错?

文章目录

前段时间,几乎99%的自媒体账号都在教大家做内容垂直, 而如今冒出1%的自媒体博主开始劝诫大家不要迷信账号垂直,究竟是谁对谁错?面对这个问题,我相信除了少部分反垂直博主以外,很多人坚持在做垂直内容的博主也会百思不解。

有博主告诉大家,“做账号千万不要迷信内容垂直,只要你的身份特长爱好足够多,都可以放在一个账号里”,“做小红书最关键的是打造个人影响力,打造个人IP”。他这话只说对了一半,而大部分观众只理解了皮毛,就盲目地认为遇到了同道中人,“我终于找到能够解决自己账号问题的真实博主了!”大错特错!为什么?

第一,不垂直的账号没办法精准细分。你的身份爱好特长不一定都是用户喜欢和接受的,做内容最忌讳的是沉浸式自嗨。第二,不垂直的账号无法持续性细分。今天发美妆,明天发旅游,后天发读书,思考你究竟能够为用户提供什么长期价值,观众凭什么关注你?这也是某些博主有好几篇点赞过万的大爆款,但涨粉却仅限个位数的原因。三,不垂直的账号无法快速变现。品牌方永远青睐垂直博主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垂直博主能够在他们专业的赛道、专业的领域不断深挖和实践,最懂得如何通过表达去戳到这个领域的用户痛点。第四,不垂直的账号不仅无法打造个人IP,甚至都没办法培养最基础的粉丝粘性。

不要迷信 账号垂直 ?究竟是谁对谁错?

大的IP因为自带光环,所以自带流量,发什么都有人看,但是你凭什么、有什么资格模仿人家?没有人会随随便便对你的个人生活爱好感兴趣,当你本身没有光环在头顶,你就得老老实实在一个擅长的领域深挖。靠垂直内容,加强账号标,形成更强的粉丝记忆点。

那垂直账号究竟怎么做才对呢?我把它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起号阶段,要多尝试,不要死磕内容垂直

你刚开始做账号,没有粉丝,没有标签,没有历史数据,而自己又有很多身份爱好技能点,大可以给自己1个月以上的试错时间,不断测试最适合自己也最能出爆款的内容模型。比如我自己一开始做的是泛职场逆袭,连发3篇以后发现数据反馈一般,我又精准打入泛职场当中的新媒体领域,数据开始有起色。最后立足于新媒体职场做揭秘骗局类的笔记,出了第一篇点赞过500的爆款,然后快速隐藏往期数据不好的笔记,帮助账号建立了第一个精准的爆款内容模型。

第二,起量阶段,要尽量做到内容垂直,不断深挖内容价值

当你有了第一条爆款以后,粉丝开始爆发式增长。大量的互动行为和关注行为会慢慢建立账号初期的标签和粉丝模型。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把已经爆的作品元素重新拆解,同时观察用户反馈,总结内容到底,然后不断复制爆款。比如我一开始做的《五年运营坦白局系列》,我又细分为《揭秘自媒体干货骗局系列》,甚至在封面标题上都套用了同样的关键词。当观众通过我的某篇笔记点进主页,就会看到更多内容相关的干货,固定栏目会给观众一个信号,我未来还会持续提供他更多需要的内容,那他就会关注你。

不要迷信 账号垂直 ?究竟是谁对谁错?

第三,账号瓶颈期

过于垂直的账号都会面临选题枯竭,涨粉变慢,粉丝新鲜感降低的难题。这个时候你就需要做相对不垂直的内容,比如你的账号人设是全职宝妈。那你一开始的垂直系列可以是育儿经验分享,但你后期还可以做全职妈妈的自律计划,教大家在家带娃如何实现自我提升。还可以做情感系列和同龄人分享,在30+的人生阶段是如何看待婚姻问题、处理家庭关系的,甚至还可以做瘦身减肥系列,传授在产后如何快速掉称40斤,实现少女感苗条身材的秘诀。

这个时候内容的作用是强化“人”。当我们不断横向地、纵向地、交叉地去输出跟我这个垂直人设相关的内容时,就可以覆盖更多的人群,同时你的形象也会更加的立体。这个时候你要做的是在领域垂直、行业垂直、调性垂直、人设垂直的基础上做相对不垂直的内容栏目,让用户喜欢上你这个人,比让他们喜欢你的内容更加重要。

不要迷信 账号垂直 ?究竟是谁对谁错?

猜您喜欢

自媒AI提供以下工具:AI生成文章、AI改写、AI生成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