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运营会遇到的两大障碍

自媒体运营 会遇到的两大 障碍

文章目录

自媒体运营会遇到两大障碍

文本是关于作者在自媒体行业深耕两年多的反思。实话说,这行业简单与真正难的地方不是你想的的那样。这两年多见证了不少从0-1做起来的个人博主和运营,自己也从0-1起盘了很多不同类目不同形式的账号。如果说把一一个账号能做到稳定获取流量并持续赚钱这个标准的话,要达到标准,心路历程可谓坎坷。平台上充斥着大量起号运营大法,还有博主本人分享心得,方法论都大差不差,其实离本质相差很远。前面主要会遇到两大障碍:

第一大障碍:难以获取有效信息

我现在看来,碎片化信息可能是导致我们做账号难度加大的第一个因素。一个外貌非常出众的博主A会告诉身边人做账号坚持就好,平台自然给你流量。一个偶然模仿了他人爆款获得了不错流量的博主C会告诉你做账号就是要抄爆款。一个坚持垂直在某个小众赛道稳定拿到了不错流量的博主口会告诉你,做账号一定要垂直、差异化。但后续是否被忽视?博主A在接下来的时间流量开始下滑不稳定,她会告诉他人太内卷太难别去尝试。博主C在模仿爆款中也开始在不稳定中迷失方向陷入焦虑。博主D在坚持垂直差异化中受众越来越窄……
然后大多数人开始四处找“老师”诊断账号,老师看了一遍主页提出各种建议,不同老师们的建议还都不一样,我们到底听谁的?这些老师们真实运营过哪些账号,分别是什么赛道。有挂着漂亮的tittle、曾经有很nb的经历,但这和提供有价值的运营方法论有什么必然联系和逻辑关系,曾经在某一个领域是专家换个领域依然是吗?他厉害不等于帮你变厉害、帮你实操落地。他是否在利用我们从A直接推出B的惰性思维模式,利用人性弱点稍加制造焦虑站着把钱赚了。

这些行业乱象中,有多少“老师”是花更多时间在研究人性而非事情本身,我们如何不成为被情绪支配随波逐流的分母?保守说,能在互联网获取有效信息的概率不会超过5%,甄别信息是重要能力。

自媒体运营 会遇到的两大 障碍

第二大障碍:归因谬误

简单解释就是对事情的归因错误、没有分析出导致事物结果的本质原因。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每个运营包括作者自己曾经都会因为做成了几个流量好的账号,误认为自己牛的不行能力强。但换个赛道重新起号可能就傻眼因为原先账号内容本身自带流量,比如具有个人魅力的人设、好的视觉效果与产品、娱乐属性强的情感八卦类话题等,这类优质内容只要坚持就能有流量,与运营能力无关。误把平台资源当成个人能力了。意味着之前很大成分靠的是运气,被分到了好的剧本加上零散的运营技巧,巧误打误撞的做成了。

这造成了认知偏差,陷入归因错误,每个人分析自己做成账号的原因时,没能准确反馈真实情况和因果关系(究竟做对了哪一步,做错了哪一步)比如你在内容上作了几处调整,流量上升后你得出结论,某一行为会使流量更好。那这个结论属于主观臆测,并不严谨与客观。流量上涨和具体哪一行为如何构成的因果关系?当再拿原先这套经验重新做账号时,会有偏差并且遇到各种新的问题。这是我们用他人分享的运营技巧做流量但是做不好的核心原因,技巧停留在术的层面,换个账号就不管用了,没有抓住本质。

流量的本质:流量=人的行为。就是人和内容作品之间触碰产生的一系列的反应:停留、观看思考、被触发情绪、与博主发生关系(被记住、被关注与点赞收藏等)。

自媒体运营 会遇到的两大 障碍

流量多少取决于多少人愿意和笔记发生关系,不由平台决定,除非违规。平台算法逻辑其实简单好理解,我们之前花太多时间浪费在平台机制上,忽视了最核心的:人的行为它构成了平台流量系统:

1. 总群体的心理属性(即人性)、受外界事物刺激的感官反应、大脑被动接收信息如何处理并采取行为决策等

2. 不同类型的小群体对视觉、情绪、产品属性、主题的差异化需求然后算法根据群体的行为反馈,再选择性怎么推送人群。整个系统是关于内容-用户的行为-算法三者共同变化的协同关系。

解決方法就是针对不同人群建立内容归因模型,一边发布笔记一边调整内容,优化账号的框架。去年开始有博主针对每个账号大量统计群体行为数据做模型,效果很好。这个是难点的突破,用其他方法做流量很难不焦虑且浪费成本,还可能遇到瓶颈。

总结

这行业没有固定的答案和具体的步骤,能说出具体操作的都是割韭菜行为。需要洞察人群,加深系统化的理解,并且它没有上限,理解的越深越能驾驭流量,在不断调整优化内容中持续赚钱。
自媒体运营 会遇到的两大 障碍

猜您喜欢

自媒AI提供以下工具:AI生成文章、AI改写、AI生成标题